電解銅箔
電解銅箔(Electrode Posited copper)是將銅先經溶解制成溶液,再在專用的電解設備中將硫酸銅電解液在直流電的作用下,電沉積而制成原箔,然后根據要求對原箔進行表面處理、耐熱層處理及防氧化處理等一系列的表面處理。電解銅箔不同于壓延銅箔,電解銅箔兩面表面結晶形態不同,緊貼陰極輥的一面比較光滑,稱為光面;另一面呈現凹凸形狀的結晶組織結構,比較粗糙,稱為毛面。電解銅箔和壓延銅箔的表面處理也有一定的區別。由于電解銅箔屬柱狀結晶組織結構,強度韌性等性能要遜于壓延銅箔,所以電解銅箔多用于剛性覆銅板的生產,進而制成剛性印制板。對電解銅箔(包括粗化處理后的)主要有厚度、標準質量、外觀、抗張強度、剝離強度、抗高溫氧化性、銅箔的質量電阻系數的技術性能要求。除以上7項主要性能要求外,有些國家、地區的廠家,還有其他方面性能要求,如延伸率、耐折性、硬度、彈性系數、高溫延伸性、表面粗糙度、蝕刻性、可焊性、UV油墨的附著性、銅箔的色相等。
隨著電子產品微型化、尖端化發展,以及新能源汽車對動力的續航能力、安全性能提出更高要求,鋰離子電池也朝著高容量化、高密度化以及高速化發展,對電池材料的要求也隨之提高。高性能鋰電銅箔呼之欲出,且整體技術性能提升,包括但不限于銅箔表觀質量、物理性能、穩定性以及均勻性等,與電池性能息息相關。
從銅箔產業鏈來看,產業鏈形態為上游原材料,中游銅箔制造,下游應用領域。其中上游原材料主要是銅礦開采和冶煉行業;中游是銅箔制造生產,主要產品有兩種壓延銅箔和電解銅箔。其中壓延銅箔市場份額主要集中在日本和美國企業,電解銅箔市場份額較分散;下游應用領域主要是電子信息、鋰電池以及建筑裝飾領域。
電解銅箔在鋰電池中得到廣泛應用。在鋰電池電芯材料中,鋰電銅箔的成本占比達到成本占比達到5%-8%,是動力電池企業供應鏈布局中的重要一環;它既是負極活性材料的載體,又是負極電子收集與傳導體,主要作用是將電池活性物質產生的電流匯集起來,以產生更大的輸出電流。由于鋰電銅箔具備導電和機械加工性能良好、質地較軟、制造技術較成熟、成本優勢突出等特點,因而成為鋰離子電池負極集流體的首選,且被替代的可能性較低。